一 30, 2013 - file 沉降监测   comment Comments Off

彻查地陷真相,勿让地面安全防线塌陷

羊城晚报消息:前天16时40分,广州市荔湾区康王路与杉木栏路交界处突发地陷。2栋楼六间商铺被约100平方米、深十多米的大坑吞噬,路边两棵大榕树一并坠入坑中,附近居民和路人仓皇逃离,所幸人员疏散及时无伤亡。

这一惊魂事故幸免伤亡,当晚便仓促浇灌水泥“补洞”。然而,这一急促“善后”并不能消除舆论对事发原因的追问,因为事故已涉及公共安全,人们难以将其仅当偶发性孤案,任其随大坑回填了之。

此起地陷事件的原因尚未有权威鉴定,但也不乏专家之见。有专家怀疑是地铁6号线文化公园站隧道地质实况与探测图纸有误差,另有推测则认为事发点地质顶层太薄,加上地铁采取爆破挖掘震动而致地陷。还有轨道交通学者直接质疑是地铁广泛应用的地面开挖小口、地下暗挖隧道的“矿山法”导致地底存在被挖空的风险。无论如何,突发的大坑不是天坑,因由不应成谜。

地陷的真相必须彻查,首先基于事发原因是事故定性的重要依据。唯有查明确凿的原因,才能厘清勘察、设计、施工等各方责任并加以问责、处罚。毕竟,事故已造成市民财产损失、市政设施破坏和抢险应急投入。这些“账”要算到应算的人头上,若涉及失职、渎职更应当要有人具体担责。

查清事故真相还关系到公众知情权的问题。这起地陷事故虽然造成的损失不是特别大,也侥幸无人伤亡,但不能忽视其给公众造成的安全心理恐慌。“地铁工程经过严格论证还会出错?”“谁敢保证布满全城的地下‘空城’不会塌陷?”……网络上的感慨足见市民忧虑之多。欲消除公众的疑惑与忧虑,仅凭专家的猜测远远不够,须深入调查得出可信事因并公之于众。

更为重要的是,彻查地陷事件实因,事关构筑地面公共安全防线的重大问题。随着地铁、隧道、地下商城等地下工程大规模挖掘,全国各大城市地陷事件频发,广州也不例外。2005年海珠区江南西大地陷造成3人遇难数人受伤,依然让人心有余悸。此次发生地陷的地铁6号线,此前已发生过好几处路面沉降和地陷导致附近建筑出现裂缝等事件。近年广州时有发生的各类地陷事故,虽未造成伤亡,但“步步惊心”“说不定哪天走在路上就消失了”已成市民的忧虑。

如果说市民的忧虑更多是基于地陷个案触目惊心,那么科学分析则更让人难以对地面安全保持乐观。广东地质学会研究发现,广州市地质灾害风险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从2003年至今的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时期,使城市中心区的塌陷灾害频度和危害程度均呈现明显增强趋势。倘若个案不能让人警醒,地陷灾害日后再与我们不期而遇,就一点也不奇怪。

很多天灾人祸看似遥远,却往往近在眼前。有美国地质专家曾发出警示:“在自然条件下,要形成一个地坑或许需要数千年时间,但地坑上方的地面塌陷则可能说来就来。”一语道破地陷可怕之处,也警惕城市构筑地面公共安全的坚固防线何其重要。如果一个城市地陷频发,一定程度上就等于这个城市地面公共安全防线的塌陷。

此次康王路地陷事件无论是探测图纸出错,还是施工不慎所致,以其恐惧场景已再次敲响广州地面公共安全的警钟。地下工程稍出差错,或野蛮施工,出现“豆腐渣”,其祸害非同小可。由此提醒地下工程必须以坚持科学利用地下和对公共安全高度负责为前提,以精准的勘察、设计和严谨的施工组织杜绝乱挖错挖。同时,政府部门必须重视地下工程安全系数的评估,强化施工管理。尤其对开挖强度大的地铁工程,不能因其“政府工程”的特殊角色而疏于监管。

你可能也喜欢:

Comments are closed.